内容(情况分析、提出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滦南县坚持惠农、强农、富农、打基础、创品牌的“三农”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现代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农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但是,对照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总要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村庄周边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治理,特别是沟塘河渠地带,是村民们扔垃圾的首选地点,导致垃圾积存年数深、数量大;二是村庄内部残垣断壁还大量存在,影响农村环境的整体提升。
为保障打好美丽乡村建设这场硬仗,全面加速新时代“沿海强县、魅力滦南”建设进程,建议:
一、自扫门前雪。实行门前三包,通过评比活动,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让“自扫门前雪”成为一种生活常识和行动自觉。
二、集中开展沟塘河渠卫生整治。调用挖掘机对池塘四周垃圾进行翻挖清理,再用四轮车清运,最后安排人工打捞漂浮垃圾,确保塘水清澈见底,水面无垃圾。整治工作完成后,在池塘边及时竖立“清洁城乡、美化家园”专项行动告示牌,并放置垃圾桶。
三、开展街道“镜面”行动。一是聚焦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问题,开展集中清理整治行动;二是发挥村干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划分党员责任区,设置党员示范牌;三是严格督导,集中整治期间,实行日报周结制度,对行动迟缓的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四是抓长效机制,将村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中。
开展以上工作,瓶颈是意识问题、资金问题和人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一、县里出台规划。对各村统一街道模式,统一卫生管理模式,注重突出特色,因村施策,指导全县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活动,全面提升农村生活环境。
二、借鉴外地经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彻底解放镇村干部思想,把镇村干部思想统一到县里的统一部署上来。
三、解决资金瓶颈。一是抓住中央资金对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扶持的有力时机,将我县农村建设工程打包上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二是政府设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对各村推进乡村振兴实行竞争性的以奖代补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村的积极性;三是实施一事一议财政补奖政策,通过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的方式,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四、充分发动村民。采取有人出人,没人出钱的模式,解决人力问题,签订责任状,倡导“人人讲卫生,户户比干净,大家齐动手,共享好环境”,引导农户“自扫门前雪”,让村民做村民的工作,让村民办村民的事情。
五、示范引路稳步推进。可以采取分阶段推进的思路,选取一些村干部工作积极性高、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先行开展,然后积累经验逐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