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
汪洋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
一、2021年:锚定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履职尽责
报告指出,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一)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围绕中心任务议政建言,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
(三)丰富政协协商内涵,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效能。
(四)完善团结联谊方法载体,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
(五)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履职成效。
二、2022年:围绕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凝心聚力
报告指出,人民政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做好思想引导、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各项工作,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一)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凝聚共识。要围绕迎接中共二十大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主导的学习制度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学懂弄通党的创新理论,团结引导广大委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进一步提高谈心谈话、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专门委员会媒体见面会、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等机制化做法的水平,鼓励委员结合自身经历,运用多种方式讲述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要丰富团结联谊活动形式,把握社会动态,反映界别群众诉求,促进社会和谐。中共二十大召开后,要通过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报告、委员读书等形式深入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团结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以高质量建言服务高质量发展。以统筹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和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专题协商。综合运用双周协商、远程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对口协商等形式,围绕建立健全种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乡村医疗卫生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爱国爱港爱澳力量能力建设、仲裁法的修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等深入调研协商。坚持调研于协商之前,在增强调研深度和实效上下功夫。完善专家协商会制度机制,就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应对人口老龄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等开展前瞻研究和深度协商。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持续开展民主监督,重在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助推工作落实。
(三)持续深化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深化对人民政协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努力在完善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培育协商文化、提高协商能力上有新成效。推进具有政协特色的应用型智库建设。指导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召开“人民政协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研讨会。深化提案办理协商,加强重点提案督办,组织召开优秀提案和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会。提高政协信息、大会发言、文史资料、新闻宣传等工作质量。
三、强化使命担当:为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努力奋斗
报告强调,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要弘扬优良传统,担当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共识、汇聚磅礴伟力。
(一)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促进中华儿女大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当代中国正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更加需要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切实履行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职责使命,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有效运用制度优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政协委员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每位委员都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力量,界别群众都是自己的团结对象,人人重团结、人人求团结、人人促团结,努力做担当者而非旁观者、践行者而非清谈者,把更多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把更多力量汇聚到共襄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之中。
(二)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优势。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效能。要深刻认识新的时代条件下凝聚共识对于加强团结的重要性,善于运用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通过同心同向的真诚协商,推动形成自内而外、由知到行的工作格局。要杜绝方法手段简单化,针对委员来自不同界别、领域、行业等特点,及时跟进了解思想动态,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好学习座谈、谈心谈话、阐释政策等工作,积极反映合理意愿诉求,引导大家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好理解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精准有效做好理顺情绪、引导预期、坚定信心的工作。要避免目标行为短期化,坚持循序渐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在一些复杂敏感问题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聚焦社会关切的难点、热点和苗头性问题,在履职为民中持之以恒实现发扬民主和凝聚民心的有机统一。要防止评价标准片面化,具体成效既要看是否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又要看是否有利于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既要看关键时候的坚定立场和表态发声,又要看深入界别群众宣传政策、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履职实践。要克服工作举措形式化,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与推进政协协商相统一,立足实际探索就近就地联系群众的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创新高效服务群众的方式,推动广大政协委员更好成为党的政策宣传员、思想政治引领者、界别群众贴心人。
(三)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圆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越有力,党的旗帜越鲜明,就越能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有效汇聚中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力量,形成真正的、广泛的、紧密的大团结。人民政协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政协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肩负着实现党的领导的政治责任,要树立凝心聚力的责任意识,在教育引领上敢于发声、在化解矛盾上善于作为。要强化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的履职理念,提高从说得对到说得入脑入心的工作本领,以共同历史记忆、共有精神家园深化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以百年伟大成就、共同奋斗目标强化道路认同、制度认同,以思想政治建设、照顾利益关切增进理论认同、政策认同,在勤勉履职中增进团结、合作共事中巩固团结、共同奋斗中深化团结,推动形成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